街道案子有限公司/ 廖翊丞
【2024 DOER 幕後特輯#4】為社子島注入年輕活水 —— 專訪「島語家常」團隊
「Be a DOER 呼叫都市行動派!」的正式名稱為「113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(以下簡稱行動育成計畫)」,是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為了培植「從零開始的都市再生行動」的一項專案。在行動育成計畫中,集結了具有公共參與意識的市民,帶著他們所關注的都市議題、對於社區的理想願景,和想要投入的行動構想。在每一期的計畫期間,將提供全面且專業的社區營造(以下簡稱社造)輔導課程、社區人際網絡,以及一份行動實驗金,讓初次進行社區實驗行動的參與者有豐富的基礎資源,順利踏出第一步。本年度的行動育成計畫從社區議題出發,並以創新的實驗行動落地於臺北市各個社區空間,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,同時透過資源媒合、在地串聯的方式擴大影響力。
社子島,位於臺北市士林區,是由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所形成的沖積平原。由於其位在河川交通的重要位置,最早在日治時期就有聚落在此發展,後來因為河運貿易興盛,越來越多人移居到這裡,時至今日成為住宅區,慢慢形成獨特的生活面貌與地方文化。
四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校系的明陽、昕撰、恩琪、禾郁,他們早在高二時就因為一個社會參與的競賽結識並組成團隊,以社子島作為行動場域開始他們的都市行動。今年,他們以「島語家常(原為延平北路七八九小分隊)」為團隊名,希望更近一步擴展行動,加入行動育成計畫。
| 從實境解謎遊戲到島民餐桌
多年前團隊在社子島行動之初,以人文作為切入點,紀錄社子島的宗教、文化、自然環境,並設計成實境解謎遊戲,希望以此作為媒介,讓外地人可以認識社子島。他們走遍了社子島的特色據點,如在地人的信仰中心——坤天亭、擁有豐富紅樹林濕地生態的島頭公園、可以看見宗族聚落遷徙歷史的李和興宅,以及富安國小校門口紀錄在地文化歷史的彩繪牆面等,並將這些地方收錄在解謎遊戲的題目中,讓來訪者可以一邊解謎、一邊來場社子島小旅行。
然而,團隊在行動中逐漸發現他們與在地居民的連結並不緊密,如果想要外地民眾通過實境解謎遊戲更了解社子島真實的生活日常,就需要與島民們有更多的交流。於是,他們嘗試舉辦實體活動,期待可以與在地居民們拉近距離,得到更多可以用於實境解謎遊戲的口述歷史資料。
團隊的第一場實體活動,取名為「島民餐桌」,因為社子島是沖積平原,土壤肥沃,有些農民會在此地種植如地瓜葉、秋葵、絲瓜等蔬果,團隊跟農民們採購在地食材,並找一個空間共煮共食,邀請社子島居民前來吃飯聊天,大家開心地在餐桌上品嚐美味佳餚、輕鬆自在的交流,共度一段美好的時光。
島民餐桌活動紀錄(Source:島語家常)
通過與居民實際互動,團隊才發現住在這裡的人們雖然還是會在意交通不便、沒有積極開發等議題,不過仍有許多人認為社子島的生活步調比其他臺北市的地區慢,很滿意住在這裡自在舒服的生活。而在聊天的過程中,團隊也無意間發現在地居民的潛在需求:「我們與社子島婦女組織美學會的會長聊天的時候,她跟我們分享她有一台單眼相機,可是不太會使用,對攝影也不熟悉,覺得很苦惱。這引發我們的靈感,讓我們思考或許可以從生活實用性作為切入點,去規劃工作坊。」於是「島語工作坊」便誕生了。
| 貼近社子島居民需求,又連結在地特色的都市行動
在行動育成計畫的實驗行動階段,團隊採納居民的想望,設計出「島語工作坊」系列的第一場活動「嶼你一起,映像記憶——手機使用暨明信片工作坊」,通過在地里長、美學會會長,以及地方社群的核心人物——坤天亭會計阿姨的宣傳,吸引許多在地社群的長輩前來共襄盛許。
工作坊的內容,是教導叔叔阿姨們如何使用手機的相機功能、攝影的構圖技巧,以及在LINE上面建立相簿與分享照片的方法。最終長輩們會應用學到的技巧,拍出一張對自己來說能代表社子島的相片作為明信片,並分享其中的故事與想法。參與工作坊的在地居民在活動中都玩得很開心,覺得很有收穫,大大解決他們使用3C產品的困擾,「很高興有年輕人願意來社子島耕耘,舉辦這麼棒的活動,很感動!」叔叔阿姨們說。
手機攝影與3C產品教學(Source:島語家常)
團隊分享長輩們拍出來的明信片,有兩張特別讓人印象深刻:「第一張是在濕地解說小築服務的阿姨拍攝的,她在公園取景,同時將濕地解說小築、腳踏車道跟社子大橋,以三分構圖法讓三者同時在一張相片中呈現,忠實的把社子島美麗的濕地自然景觀、河流交會的地理位置,還有悠活的生活日常,在一張照片中傳遞出來,是非常有意義的作品!第二張是另一位阿姨,她拍下自己家的巷子,在巷子的遠處可以看到北投焚化爐,老舊的巷子與高聳的焚化爐觀景台相映,有種強烈的對比感,讓人聯想到社子島發展緩慢的現狀。」團隊通過工作坊與社子島居民建立連結,也透過居民的視角,更了解他們對此地的情感與想法。
島語工作坊大合照(Source:島語家常)
| 行動育成計畫帶來的成長與未來計畫
雖然「島語家常」已經在社子島深耕多年,不過卻是這次行動育成計畫裡最年輕的團隊,他們對社子島充滿情感與熱情,為了能呈現給大家看團隊眼中的社子島,團隊隨著行動育成計畫的推進多次調整行動的方向,獲得很多經驗跟成長。團隊說:「感謝陪伴員又瑄認真協助我們對焦想做的事,像是整理任務的內容、提供田調的切入角度與訪綱方向,以及引導我們通過實體活動接觸更多居民等。」行動育成計畫從任務包、陪伴員輔導,幫助團隊規劃出更有架構的行動,即使已經有初步的行動經驗,亦能得到不少收穫。
聊到未來計畫,明陽、昕撰、恩琪、禾郁希望更進一步實現對社區的願景,透過舉辦地圖工作坊、編採地方人物誌、聲音採集等行動,從更多角度紀錄、推廣社子島,並彙集這些內容變為一個展覽呈現:「我們的下一步是希望投更多不同的計畫,才能拿到資源做更多的事。」改變都市的火苗已經悄悄在社子島燃起,期待這群年輕學子能為這個地區帶來更蓬勃的生機。
走進社子島,你或許會發現有一群年輕人正背著背包、拿著相機,穿梭在巷弄與河濱,努力想要捕捉關於社子島的每一個故事,他們的行動,正在為社子島、為都市迎來一些正向的改變,貫徹「Be a DOER」的精神。
▶ ▶想要聯繫他們嗎?歡迎私訊官方帳號
Be a DOER 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dodo_is_in_action/